生涯資訊室   您現在在探索區>>>文件/document
您的位置:首頁 > 自我探索 > 興趣測驗 > 本頁
友善列印

大考中心興趣量表的應用

台北市內湖高中輔導教師 徐萍-大考中心選才通訊161期

編按:
本中心自1994年推出興趣量表迄今已十餘年,其後為因應社會環境的變遷,於2003年啟動量表與使用手冊的修訂工作,而成2005年修訂版。為使高中高職輔導教師了解本中心「興趣量表」與《使用手冊》的修訂情形,乃於2007年6月辦理「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興趣量表的修訂與解釋研習會」,以協助高中高職輔導教師從測驗的理論層面解釋測驗結果。本期特邀請內湖高中輔導室徐萍老師﹙北區研習會講員﹚將其精彩的講習內容撰成文稿,相信對「興趣量表」的使用者必多有所助益。

自民國83年以來,大考中心編製出版的興趣量表由於具有良好的理論基礎和信效度研究分析,已成為高中輔導老師不可或缺的生涯輔導工具之一。對於已有使用經驗的老師,建議您在閱讀本文的同時,不斷回顧您個人的使用經驗及學生的回應,除了增加您對測驗的理解與熟悉,也再次整合您對測驗的期望。

多次測驗說明的場合中,分享了一些年輕的輔導老師的生涯故事,發現她們本身就是在高中就學期間,因著測驗的引導而找到生涯的方向。這既然是一份相當普及的測驗,本文僅簡要摘述「使用手冊」,著重分享筆者使用測驗的經驗與心得,正確的資料與數字請詳讀使用手冊。

*興趣量表的理論基礎

量表的編制是依 Holland 的類型論為核心,他的假設是:

一、可將人區分為六種類型:實用型(R)、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事務型(C)

二、將環境區分為上述六種類型

三、而人們會尋求足以發揮其能力與技術、展現其態度與價值觀、並從事適切活動的環境。

四、最後,人格特質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會決定個人在學業或職場上的表現。

如果使用者認同上述四點假設,這個測驗的實施與解釋才會產生共鳴和意義。

*測驗資料的意義

一、抓週代碼:依據學生在第199、200、201題的作答,代表個人對於職業的憧憬,對自我的期待,當然也某種程度顯示出社會的期許。輔導老師應注意興趣代碼與抓週代碼的比較,也就是學生在諧和度的得分。

二、諧和度:比對「興趣代碼」和「抓週代碼」吻合的程度,可表示出興趣類型穩定的程度。諧和度高者,表示個人的特質與興趣趨勢和自己所憧憬的職業環境較為吻合,可合理推測未來的學習(工作)表現較佳、穩定度高、對工作的滿意度高。

三、區分值:表示個人的類型明確、清晰的程度。區分值過低的學生,表示興趣尚未明顯的分化,因此測驗的結果是否適用,需經個別晤談澄清。

四、一致性:心理相似的程度,是興趣代碼在「六角形」對應位置接近的程度。一致性低者,在生涯選擇時,常出現矛盾或猶豫不決的現象。所幸,因應社會環境的變化,許多大學學系和職業都強調建立第二專長和異業結盟的趨勢,也帶給一致性低的學生更寬闊的選擇空間。其中,IE的學生較容易在科技管理的領域中找到安身立命之處,而RS則最仍有困難之處。

五、學類代碼:大考中心的研究團隊邀請大學生填寫測驗後,將大學的學系加以分類,可得到各學類的代碼。因此,學生可以比對自己的興趣代碼和學類代碼後,找到與自己較為適配的學習環境。為了達到擴展探索範圍的目的,建議比對興趣代碼前兩碼符合即可,不必刻意區分男女生的對照表,也可以稍微拉大探索範圍。某些興趣代碼比對的結果僅能找到為數極少的學類,如:RC、CR、CS、SC、CI等,則建議以興趣代碼的首碼在學類圖的對應位置的學類著手,而不只是依賴學類代碼提供的資料。當學生找到興趣代碼的首碼中符合自己方向的學類後,隨即可以利用學系交通網繼續擴大探索範圍。

六、扇形區與學類圖:先提醒大家,扇形區僅適合區分值和一致性高的學生,否則會有許多衍生的問題。使用上,可在學類圖中找出結果提供的角度,夾角20°內的學類表示非常適合,夾角30°內的學類也算適合,夾角40°內的學類可以考慮,超過40°的學類就不建議了。

*測驗的結果說明

本測驗的解釋方式與一般的心理測驗的解釋相同,不外乎團體和個別的解釋。但建議在團體解釋後,引發學生主動尋求個別解釋的動機。

一、團體解釋:進行班級說明之前,可先依據興趣代碼的首碼進行分組,並讓同學略做小組討論「同組的同學有哪些共同性」,如此可提高學生聆聽的意願並帶出學生的自我概念。也可以略為統計首碼的人數,以利未來的班級經營。

二、小團體解釋:可邀請有疑問的同學,帶著1~2位好朋友一起參與解釋,一方面可以了解鏡中我,另方面也可以減少自我否定或盲點。

三、個別解釋:有些同學並不願意讓其他人參與,或只是藉由測驗解釋卻想談其他的困擾。為了顧及學生隱私,則必須進行個別晤談。

四、教師可設計探索活動及作業、提供資訊:許多學校會設計相關的探索活動作業,要求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參訪相關學系,或要求學生利用網路資訊了解大學生活和學系發展等。

五、當學生的結果有下列狀況時,宜主動邀請學生進行個別解釋:
1.一致性低的學生
2.區分值低於3的學生
3.諧合度小於等於2的學生(興趣代碼6分內可互換後)

*解釋時的注意事項

一、避免學生自行使用:未開設生涯相關課程的高中,常必須借課或利用綜合活動課程來進行測驗的施測,卻再也借不到時間進行團體解釋,只好把測驗的書面報告書交給學生自行閱讀。如此一來,令人十分擔憂學生自行解讀的正確性。或者,有些分數較為特殊的同學,卻沒有機會接受進一步說明,更容易誤導學生的方向。

二、測驗只是工具之一:多數高中在高一上學期進行施測解釋。學生拿到測驗結果後,多半急於得到「標準答案」、「正確方向」而忽略其他因素及個別差異。輔導老師務必提醒學生,心理測驗是眾多生涯考慮因素之一,所以仍應蒐集其他相關資訊,審慎考慮後再做決定。

三、測驗的目的是擴大學生思考的空間,而非窄化或限制:測驗的結果與建議可作為生涯探索的起點,而非限制。鼓勵學生找到學系名稱之後,進行深度的探索,了解學系的課程內容與未來的發展。所以老師千萬不要「鐵口直斷」的預測學生的未來。

*班級經營應用

敏感的老師ㄧ定發現了,這個測驗的說明中,隱含了大量的特質描述,換言之,這個測驗也可以算是一種人格測驗囉!既然是人格測驗,老師們當然也可以作為班級經營的參考。例如:班級氣氛的經營和班級幹部的選擇。

老師一定很容易就發現每個班級的氣氛都不太一樣,這種現象也許和導師的經營理念有關,有時也和學生的特質有密切的關連。您可以想像,一個班級中有1/3的學生都是充滿創意、追求自我的A型學生,班級活動和師生互動一定非常有趣,但導師肯定很難嚴格執行班規;如果班上大多是R型的小孩,學生表現多半規矩老實且執行力強,但卻缺乏創意和自主性,導師常必須扮演決策者的角色。

此外,老師在挑選班級幹部時,思考各幹部的工作內容和條件時,也不妨考慮學生的興趣代碼:A型的學生適合擔任學藝工作、E型的學生可以勝任分工指揮的工作、C型學生可以管理財務、I型的學生可以進行調查研發蒐集資料的工作、老實的R型則可以擔任辛苦的衛生股長、SA則最適合康樂股長。

*常見的學生問題

Q1:測驗結果不準?沒有我本來就喜歡的學系?從學類代碼選出的學系我連想都沒想過?這是什麼系,我根本不知道

A1:首先,請先核對測驗的雙碼解釋是否符合自己的個性,如果符合就表示測驗的結果沒有問題。
興趣測驗根據作答的結果,會有一些就讀學系或職業發展的建議,表示作答者所喜歡的活動,與這些學系的學習內容有較高的相關,儘管沒有聽過這個學系,只要深入了解建議的學系,通常會發現這些學系果然符合自己的興趣哦。
此外,對於「自己喜歡的學系卻不在建議的學系中」的解釋是,可能學生對這個學系的想像並不符合實際的狀況,或者只是喜歡這個學系的社會聲望,而非學習內容。

Q2:區分值低(結果說明書出現「*」)怎麼辦?

A2:有兩種意義:1.學生作答時,多半採取較保守的方式回答問題,所以所有的分數都偏低;2.作答者的興趣尚未明確的分化出來,所以分數可能全部偏高(對每一種活動都有好奇心)或偏低(對什麼都不了解)。
因此,建議這些同學能夠擴大自己的生活領域,實際的接觸各種活動或學習的內容,不要光是在網路上,虛擬的世界「呆」久了,可是會與環境脫節,真的變呆哦。

Q3:扇形圖內的科系太少了, 怎麼辦?

A3:扇形圖確實有一些統計上的問題,所以,可以利用測驗解釋所附的學類對照表,查詢相關的興趣代碼(前兩碼即可),再找出符合興趣代碼前兩碼的這些科系,通常會得到足夠的學系。

Q4:作測驗時,我都對號入座(我覺得題目是指**有關,而我喜歡**,所以填了…)!

A4:請學生回顧自己填答的過程,如果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或者沒有誠實的填答,結果當然就失去參考的價值囉。如果願意僅考慮自己的興趣,坦承回答問題,也可以重新填答。

興趣測驗是進行生涯輔導的工具之一而不是目的。所以,如果只是照章行事的進行結果分析,無異於提供學生一堆沒有生命的文字資料或電腦報表,卻無法為獨特而唯一的學生進行澄清與解惑。唯有透過輔導老師面對面的聆聽學生的生涯故事與困境、協助還原學生的原貌,才能貼近學生的生命並提供相關資訊,才能達成生涯輔導的終極目標,也許成為學生生命中的貴人。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台北市立建國中學輔導室生涯資訊室製作。
本頁推薦使用FireFox瀏覽器閱讀.
Copyright© 2002-19, 建中輔導室生涯資訊室.

寄信給網頁維護人員 / 建國中學輔導室首頁 / 建國中學首頁
explore